参会代表专家解读网信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领域最高规格
习近平:践行新发展理念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涉及网络安全、核心技术、人才竞争等多项关键议题。
此次座谈会被视为“在网络安全领域规模空前”。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出席了座谈会。马凯、王沪宁、刘奇葆、范长龙、孟建柱、栗战书、杨洁篪、周小川也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指明方向、凝聚民心”
“毫无疑问,这是网络安全领域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会议。”与会发言代表、安天实验室首席架构师肖新光对南都记者说。他认为,目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既不断前进,也面临诸多难点。在这个时间点,需要一次这样的会议来振奋士气、指明方向、凝聚民心。
作为网络安全业界的代表,肖新光在会上就网络安全当前的问题和短板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他说,网络安全企业仍然面临“网络和信息化投入没有同时推进,导致内需不足”,“低于成本价中标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萎缩”等难题。
肖新光还告诉南都,自己的发言其实是由多家网络企业负责人和专家院士在一起反复研讨、斟酌过的,大家都认为“意识”、“投入”、“产业”、“人才”等是网络安全的关键词,中国的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水平不能立足于应对传统攻击和事故,必须有直面信息战争的准备。
同样参会并且在会上发言的北京市网信办主任佟力强昨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他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一个感受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不是一项行业性的工作,而是代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抓住机遇,民族才不会落伍”,佟力强表示,面对网络和信息化社会,部门之间如何协同工作,线上线下如何通盘考虑、各行各业如何打通,国际交往没有时空限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研究员李晓欲用“很到位”来形容这次会议对网络社会发展的认识。他说,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国家长治久安来说非常重要。“比如人才培养、比如怎样能够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很多方面都讲得很到位,这说明中央对于整体情况非常了解,思考得非常深。”
核心技术不能“拿来主义”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安全是基石。互联网发展不能成为建立在沙漠之上的海市蜃楼。”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剑峰认为,网络安全与核心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中面临一些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
习近平在会上也对核心技术作了强调。“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政府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核心技术的发展不能搞‘拿来主义’”,谈剑峰认为,目前国内有一些互联网企业,走的是“商业模式+人口红利”的路子,但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复制,人口红利也不是无限的。除了扩大规模,互联网企业更要注重纵向发展,深挖好的核心技术。
他介绍,比如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往往能做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技术储备,从而一直引领世界科技的潮流。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充分跟别人竞争,才能为国家创造更长远的价值。“不然五年、十年之后,你还能给国家、给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长期致力于自主创新和核心安全技术发展的肖新光,则为习近平的论述感到十分激动和振奋。“我们网安业界都坚信,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战略判断,一定能转化为刚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澎湃动力。”他说,他们有守卫网络空间的信心,有敢于突破关键技术的勇气。
此外,谈剑峰还注意到,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要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一定要走出去,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壮大时要具有全球化的眼光,现在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他说。
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
习近平还在座谈会上强调,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
谈剑峰对此深有感触。这位在1997年作为创始人之一建立中国首代红客组织的信息安全专家,目前专注于信息安全行业的身份认证领域,创业时带队组建了中国第一代动态密码产品科研小组。
“企业也好,国家也好,人才是创造价值的根本。”在谈剑峰看来,习近平关于人才的论述让创业者们倍受鼓舞,也倍感重任。“要建立灵活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需要更加开放的思维方法,甚至可以考虑把外国人中的优秀人才请回来”。
李晓欲同样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而且人才竞争是全球化、高度透明的,是非常激烈的“战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非常具有吸引力、包容性和成长性的人才培养政策,让各方面的人才都能够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化持久发展助力。
围绕人才政策,谈剑峰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目前中国不是没有好的政策,但更需要落实政策。事实上,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时就曾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谈剑峰建议,在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部分地方政府应该改变“招商引资”的传统思路,把人才政策落实好。“把人留住了,就把好的技术留住了。”他说,从“招商引资”转换为“招才引智”,才能为网络信息安全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留住人才,就能为研发技术赢得机会;拥有技术,就能加强企业创新和竞争力;企业长足发展,就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
代表谈
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EO姚宏宇:“发展自主核心技术迎来最好时机”
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姚宏宇,是在场唯一兼具国内外核心技术研发经历的代表。1993年赴美留学、2007年回国创业的他,曾长期在硅谷从事大规模企业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研究。
“总书记问我,是不是还有同学和朋友在美国?有多少回来了?”在与习近平交流的过程中,姚宏宇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谈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不久前逝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梁思礼。
“梁思礼院士跟钱学森等老前辈一样,是我国最早一批老科学家,为建立我国‘两弹一星’的核心技术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姚宏宇说,习近平提起梁思礼院士时,自己体会到了话语间的伤感。“接力棒现在交到我们这一代手上了。”
作为发言代表,姚宏宇就加快构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什么要提加快构建?我认为未来5-10年,是中国发展自主核心技术体系的最好时机。”他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颠覆了原有的技术体系,这为中国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以往的体系是外国先建起来的,我们只能在其体系内发展,限制比较大。现在既有的体系正处于打碎、重组的过程中,这是抓住机遇的关键阶段。”
时机有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姚宏宇也围绕着路径和措施两个方面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对于核心技术的发展,国家应根据主次轻重做出统筹安排。
姚宏宇注意到,习近平在有关核心技术的论述中强调,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要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我们的国家体制有这种优势,就跟当年研发‘两弹一星’一样,可以聚集各方面的人才和资源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姚宏宇说。
“以前在国内做一些核心技术研发,根本连机会都没有。”姚宏宇感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许多核心技术本来就是从国外兴起的,等国内开始要使用时,技术和市场的壁垒往往已经形成。“旧的体系和规则已经逐渐瓦解,现在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在会上,习近平还问起姚宏宇家里的情况。“都知道在国内做核心技术研发不容易,总书记的关怀还是让我心里挺温暖的。”姚宏宇笑说。他同时表示,这次高规格会议是“吹响了冲锋号”,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得到了强调。“我的感觉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又会迎来春天。”
【追梦人】“信息安全是我的终身事业”——访安天实验室主要创始人、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校友
哈工大报讯(学生记者 李诗琪/文)在安天有一个身高1米73、胡子3寸长、豪放地端着扎啤杯喝茶水、疲劳时会写些文字自娱的人。这个人就是安天实验室的主要创始人兼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校友。而似乎更多人只知道他的网名——“江海客”。
迷茫中的“选择”
作为1981年上小学而1985年就能接触到计算机设备和一些资料的肖新光来说,他无疑是属于“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的一批,是当年同龄人中的少数派。但是小学阶段仅仅让肖新光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理解,更深刻的认识是从中学玩电脑游戏开始的。那时的肖新光第一次听说计算机领域也有“疫苗”——当时的计算机工作者对免疫或专杀程序的叫法。他不由得想:什么样的人能做病毒的疫苗呢?这件事情隐约让他产生了一种使命感,但当时肖新光最大的理想还是从事国防和航天事业。
也许,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下一秒钟发生的事情是不可预知的。随着看到更多的病毒爆发,他的兴趣又漂移回信息安全技术上。为了得到更多的病毒样本,肖新光同国内外许多病毒样本采集者和分析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经常为读者写长篇的安全科普文章,后来被网友称为“中国民间反病毒技术界六大游侠之一”。
1997年5月,正在某证券公司实习、还有两个月就应该毕业的肖新光来到院学工办要求休学,把老师们吓了一跳,而原因也令人哭笑不得,他正在独自开发一套Novell的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如果不休学就来不及完成开发。那时学校管理十分严格,但看到他的执着,院里还是批准了他的休学申请。而软件开发完成后,他又发现推广一套产品并不容易。休学一年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听说哈工大软件工程公司要搞“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火墙”,他决定毕业后留在这里。从程序员、开发三部部长到公司副总经理,但他负责的是网络应用方向,距离自己喜爱的网络安全方向依然遥远。就在公司开始筹备上市时,他选择了离职创业。
白手起家的“赤贫创业”
肖新光带着一同创业的师弟们穿过校园,走向临时租下的民房,那是2000年6月6日,后来他才知道那一天也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纪念日,而当时他们只想到——第二天就是校庆了。钱没有,肖新光把家里全部的存款都拿出来了;而另一位创始人,当时还在哈工大攻读微电子硕士学位的师弟桑胜田则拿出了半年的生活费。设备也没有,大家把家里的电脑抱到了一起, 3台半电脑、4个程序员,安天实验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出租民房里宣告成立。
别人创业多是经过深谋远虑、充足准备、长远规划,而肖新光的创业则带有“激情”甚至“冲动”的色彩,全凭一腔热血、满怀热情和一个看起来有点缥缈的梦想——那段时间的窘迫境况被肖新光戏称为“赤贫创业”和“裸奔上路”。“从2000年6月到2002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加在一起不发工资的时间大概是13个月,每月发300元生活补贴的时间是5个月。这样一个艰苦创业的开端,也为后来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传统:遇到财务紧张,创始团队和主要干部先减薪、停薪,但无论如何都要保障基层员工的收入。”
“能生存,不堕落”的六字方针
在安天成立初期,肖新光提出了“能生存,不堕落”的六字方针。“生存是团队之本,而不堕落则决定了团队未来的高度。”肖新光强调,“生存不是问题,发展是唯一的问题。伟大需要在煎熬中磨砺敏锐和执行力,创业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要充分积累、快速发展才能抵御风险。我们当年约定了‘10年不分红’,后来又延长了5年。”
在安天经济最紧张的时候,所有成员都把生活标准压到了最低——早上炖一大锅白菜土豆吃一天,一些同学校友们回哈工大时,则请他们吃顿卷饼之类的,帮他们改善生活。即使几度面临山穷水尽、弹尽粮绝,安天人依然坚守心中的理想,拒绝“网络安全”领域之外的研发合作意向。“我们不做理想之外的事情。”肖新光坚持,“技术发展和积累需要持续,而不要轻易被停滞和阻断。”
当时的哈尔滨对IT产业还缺乏最基本的认知,但肖新光开始意识到,安天虽然是以实验室模式来运行,但还是需要一个法人作为载体。于是2002年,安天注册了一个注册资金很少的法人企业。也是在这一年,安天的核心技术团队初步形成,进入后来安天员工口中的“四大名将”时代:痴迷编程的张栗伟,破解逆向圈很有名的李柏松,专攻软件开发的师弟邱勇良,加上软件硬件通吃的师弟桑胜田。他们又得到了当时还在爱立信工作的余彤与在南方某公司担任高管的方华的友情支持。4年后,这两个人也正式加盟安天。7名核心创始人的齐心协力,终于让安天走上正轨。
“柳暗花明”的创业之路
2001年安天开发了第一版反病毒引擎AVL V1.0,并在此基础上在海外发布了反木马产品“捉鬼队”(Antiy Ghostbuster)。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SoftbaseANTI-VIRURS TOP50榜单的产品,这款产品的注册费用让团队第一次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现金收入。2002年,安天为有关国家课题提供了一款高速反病毒引擎,让反病毒引擎的检测速度进入千兆线速时代;2004年,肖新光在团队内部做了一次题为“Antivirus之火,可以燎原”的动员,坚定了反病毒的方向,把引擎的优先级放在了最高位;2007年,安天做出了第二版引擎,并先后将引擎出口到了美国和日本。为了以更良好的机制运行,安天由实验室方式的运行开始转为股份制公司。2010年,安天以反病毒引擎项目参加了创新中国创业大赛,取得了企业组第一名,赢得了奖金和一笔小的风险投资。安天也由一个实验室开始正式转型为商业公司。
2014年2月11日,全球顶级安全软件权威认证机构AV-TEST(反病毒测试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了2013年反病毒年度大奖,安天的AVL手机反病毒引擎获得了“移动设备最佳保护”奖项。这也是中国厂商首次获得国际知名测试机构基于横向测试的年度奖项。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据了解这款安天自主研发的AVL移动反病毒引擎被金山、LBE等多家知名厂商采用,覆盖了近亿部手机终端。
“天下无毒”的美好理想
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实力的增强,安天已然成为反病毒、反恶意代码方面的准“国家队”。2006年开始,安天陆续在北京、深圳、武汉设立研发中心,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在多地设立办事处或应急响应站,形成一个“五地办公,四地研发”的全国网络,拥有近300余名员工,并开始派驻工程师落地,实现对美国和日本客户的本地支持。目前为止,安天已经承担了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几十个其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了5项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信息安全专利数量也名列国内十强……这个以先进的反病毒引擎核心技术为依托,专注于研发高级威胁检测产品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全面提升安全保障的内涵,为维护“天下无毒”的网络世界而不懈努力。
而在一些人眼里,恶意代码对抗已沦为简单、重复、没有技术含量却永无休止的工作,记者对这一观点进行求证,肖新光微笑着,下意识地引用了一句话:“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对于肖新光来说,信息安全工作者是一个终身的职业,一经选择永不回头,“‘天下无毒’无疑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就像地平线相对一个旅人,会永远在前方,不能到达。如果我们不努力行走,就会停在原地。”
作为哈工大校友,肖新光一直与母校保持着密切联系。安天多次赞助哈工大自由软件日、“安天杯”信息安全竞赛、网络安全新威胁与对抗技术论坛等活动,多年来持续为哈工大学子提供实习机会,也有很多同学毕业后加入了安天。“青年人不能有太多依赖感,否则很难快速成长,很难有建功立业的激情”;“大时代既慷慨又令人费解,也给了人很多选择。但不抱怨、不苛责,有自己的大目标、大理想,并为这个目标和理想坚定地付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肖新光这样告诉学弟学妹。
原文链接:http://news.hit.edu.cn/a9/a0/c425a43424/page.htm |